武科大网讯 据北港新材料消息,8月29日下午,广西北港新材料公司召开干部大会,我校2002届校友潘料庭同志任中共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料庭,男,瑶族,198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都安人,工程硕士,博士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6月本科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冶金技术工作,立足基层实践专业技术扎实,对红土镍矿冶炼技术领域有深入研究,十多年来为红土镍矿冶炼不锈钢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做出了大量工作。
参与红土镍矿烧结工程建设方案并主持实施;主持红土镍矿回转窑直接还原产线工艺制定、设备选型到投产达标的攻关工作,成为行业标杆;对红土镍矿处理使用筛分、烘干等复合技术,技术经济指标行业领先。主持低品位红土镍矿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开发了全褐铁矿型红土镍矿高效烧结系统技术、低品位红土镍矿选择性还原诱导结晶-磁选技术、DRMS-RKEF 双联法冶炼镍铁合金技术三大技术系列。主持北部湾经济区三大三新重点产业、自治区重大工程、千亿产业园项目的北海诚德新材料生产项目,引进低能耗红土镍矿烧结生产系统技术等8项成果转化应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参与制订T/SSEA0010-2018厨房厨具用不锈钢,YB/T4783-2019烧结烟气循环利用等行业标准,推动不锈钢行业技术进步。
多年来,潘料庭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10多项授权专利。先后获得2015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广西青年岗位能手、北海市特聘技师、优秀讲师、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第十五届广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潘料庭:将梦想照进现实,用创新点“石”成金”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山地石灰岩占总面积的90%,因此有石山王国之称,淳朴善良、能吃苦耐劳的瑶族人生活在这片石山之中。多年前,一位瑶族小伙立志走出这片大山,他要用知识的力量,为父老乡亲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潘料庭,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就是故事中的瑶族小伙。
带着点石成金的梦想走出大山
正如人们所知,几十年前大山里的孩子生活总是艰苦的,一碗粥、一个红薯,可能就是潘料庭小时候一天的饭菜,想要穿一套看起来比较整齐的衣服也得向哥哥们借。潘料庭和其他孩子一样,经常幻想着山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有一天潘料庭终于爬上了山顶,发现在山的另一面还是山。没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没有让潘料庭心灰意冷,反而使他的求知欲更加强烈,更加坚定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潘料庭告诉记者,这段艰苦的岁月让他受益颇深,他在艰苦的生活中学会了坚持,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收获了能够使他战胜困难的意志。潘料庭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所以拼了命地学习,1998年,高考后的他终于找到了走出这片大山的道路。
潘料庭成长于大山之中,穷苦的生活让他心里萌生出了一个念头:山里的石头能不能让他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他在填报志愿时填下了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并成功被录取。潘料庭回忆道:当时其实很懵懂,对矿物加工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我坚信它一定能改变这个社会。
潘料庭的老师曾经说过:学习创新是我一生的追求。潘料庭坦言当时没能理解老师的这句话,但是多年的技术研究让他逐渐找到了这句话的深意,在工作中对自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潘料庭发现学校里听到的和实际工作看到的有很大不同,所学的理论很难直接照搬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将书中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是他每天工作的主旋律。对潘料庭来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潘料庭曾在四家企业有过工作经历,对他来说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实践经历。
潘料庭是走出大山的孩子,但是他没有忘记出发前的梦想。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潘料庭一直在资助家乡的贫困孩子,已经资助了十多人。也许是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潘料庭除了在资金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外,还会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孩子们,为孩子们照亮了未来的路。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走出新气象
红土镍矿由于其镍、铁元素含量比正好适用于生产不锈钢,所以常有人说这是一种为不锈钢而生的矿物资源。自2006年被发现可以用于生产不锈钢以来,红土镍矿因其合适的元素配比和相对简单的元素提取过程,得到了世界各国不锈钢制造企业的青睐。但是红土镍矿的处理也具有较大的困难,它具有外表水、结晶水含量高的特点,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粘在设备上的情况,在烧结的过程中不容易成块,除此之外杂质多也是红土镍矿处理的一大难题。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潘料庭认为一个企业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才能长久发展下去。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他将宝贵的经验带回了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现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当时国内的红土镍矿处理技术都不太成熟,对很多公司来说处理红土镍矿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与其他的同行不同,已经拥有丰富经验的潘料庭对处理红土镍矿非常有信心,从项目设计到产品生产潘料庭全程参与、指导。经过他与团队的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与信赖,填补了多个广西第一,经院士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来全国同行学习与借鉴。看着产品被生产出来、亲自设计的设备正常运转,潘料庭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在谈到这一项成果时,记者能够从潘料庭言语中感受到当时的喜悦,他说:技术做好了,给企业创造效益,把成本降低了,我觉得有一种很高的荣誉感。
不久前,潘料庭成为了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认为能够任职这个岗位更多的是责任。领导者的气质能够影响团队的精神面貌,作为一名创新型的技术人才,潘料庭在新岗位上也将创新理念发扬光大,为企业甚至是行业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2017年,潘料庭在公司里创办了《诚德科技》杂志并出任主编,与其他科技杂志不同,《诚德科技》里除了先进技术论文,更多的是刊登企业内工人们的文章。谈到创办《诚德科技》,潘料庭认为技术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每一位科技人员都需要一个思想交流的阵地,学术论文虽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距离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潘料庭创办《诚德科技》就是想拉近理论知识与工作人员们的距离,不论技术人员还是一线的工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技术以供同事们学习借鉴,从而达到整个企业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目标。潘料庭认为,从技术岗位走上管理岗位,最大的挑战就是沟通,《诚德科技》无疑是能够让工人和技术人员、新同事和老同事做好沟通的平台。下一步,潘料庭打算将《诚德科技》从企业内刊转型为专业刊物,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好基础,在企业的创新实践当中,激励、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不止走出大山,更要走出国门
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钢铁产量十分充足,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不少钢铁制造企业乘着东风飞向了世界各地。北部湾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的门户,自然成为了一带一路的衔接点,潘料庭所在的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也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位于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该企业是由中马两国一起出资建设的一带一路标杆性项目,潘料庭收到集团公司的任命,前往马来西亚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任职。在任职期间,潘料庭给联钢带去了高自动化、高信息化技术,对集团的研发生产进行了优化,为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与在国内工作不同,由于联钢项目是我国面向世界的一个标杆项目,各个国家对产品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潘料庭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自信的人永远不会畏惧挑战,潘料庭带着团队从产品生产的规章制度做起,一步一步进行产品研发,最后将十几个国家的产品标准全部拿下。联钢项目的优异成绩引起了马来西亚政府的关注,世界一流的技术吸引世界冶金人士来到集团观摩。
联钢项目为马来西亚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项目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项目的落地为当地提供了三千多个就业岗位,也为当地的产业工人带来了技术培训,得到了当地社会的十分认可和百姓们的普遍欢迎。潘料庭说:既然我们能够发展起来了,也应该要帮助别人一起发展。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自己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潘料庭觉得这是一份荣誉,我能够在'一带一路'上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为全球化的发展做点贡献,我真的感到很荣幸。
在与潘料庭交流期间,能从他的言语之间感受到他的自信、真实、坚持。在科研、生产工作中,丰富的经验为他带来了有信心的底气;有真实的脾气让他务实工作,对待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认真严谨;有坚持的勇气促使他钻研红土镍矿十余年,最终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学好技术、掌握好技术、发展好技术绝对是个大学问。潘料庭始终认为技术是一个企业改变、发展的核心,产品、技术、人才、创新化管理是企业发展必备的四个条件,大不等于强,但是强就必然有优势。在未来,潘料庭将努力打造一个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企业,让企业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得企业具备更强创新能力。(北港新材料、北京科技报)